百年榮光|張守剛:探尋紅色云陽(組詩)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張守剛
日 期:2021年06月17日

農壩鎮
雨中的老街道
只有雨打篷布和瓦片的聲音
穿過溜光的石板路
窄口子依舊那么窄
從富家壩出發
沿流水往下行走
河坎邊的土路跌跌撞撞
在楊家灣喘一口氣
似乎聽得見槍聲
有人倒下有人逃脫
作為紅色革命的農壩
當年接頭的舊址
靜靜地
留下時光的回聲
鹿塘坪
要記住鹿塘坪
必須記住這個名字
大山在上
流水在下
丘陵里的革命
眾多的山都會懂得
眾多的水也會吞咽
趙唯是一個紅色的名字
川東游擊隊是一個閃光的名字
在紅色泥土里輾轉
鹿塘坪并不平
祭李汝為烈士
那一夜月黑風高
你高度近視的眼里
被敵人圍追堵截的道路
格外顛簸不平
革命有歸途
三天三夜的土坯房里
關押算不了什么
威逼利誘算不了什么
文弱書生的錚錚鐵骨里
裝滿信仰
裝滿窮苦大眾
這一天山抽泣水嗚咽
農壩父老涕淚磅礴
你倒下去的地方
是后世站起來的熱土
鹿塘坪會議
必須記住這些滾燙的名字
必須捂住胸口在心里默默哀悼
這些英雄的名字
趙唯 彭詠梧……
那個寒星震顫的夜晚
兩雙熾熱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從此就有了川東游擊縱隊
這個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名號
首戰鹿子坪
智取河堰口
夜襲魚泉場
……
這個煙雨蒙蒙的上午
我站在油菜花開的鹿塘坪
內心滾過一陣陣春雷
記錄:1932年10月
三友社的木板樓靜靜聆聽
窄口子狹窄的街道
從此慢慢變成坦途
云陽第一個黨支部
在這里成立
從此點燃下川東革命火種
這一天,我在云陽的黨史里
知曉這個讓我虔誠的日子
眼前滾過一幅幅
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讀農壩
今夜 我在離農壩
八十多公里的地方
翻閱云陽革命歷史
順便在內心
走進這一片神圣的土地
讀農壩
就是讀熱血翻滾的戰爭片
讀農壩
就是讀星火燎原
讀農壩
就是讀英烈的壯志豪情
聽趙進巖老人講述趙唯革命
聲音如洪鐘
這個八十四歲的老人
從鹿塘坪走出來
自小耳濡目染
他說革命不只是開開會
提著腦袋玩的日子
在農壩的山水間奔走
或者跌跌撞撞
無數次深陷敵人的重重包圍
聽老人講述趙唯干革命
這個下午
我沉重的肉身
無數次動容
無數次抹掉腮邊的淚水
三友社
窄口子并不窄
許多個那樣的夜晚
昏黃的煤油燈下
他們運籌帷幄
為后方輸送革命火種
趙唯 趙騰芳 陳國賓
工農兵 松竹梅
星火燎原的窄口子
那一處木板樓房
許多年以后
依舊散發出
虔誠的氣息
白云小學
白云含笑
悠悠幾十年
這邊搭在白廟子上空
那邊飄在鹿塘坪
青年趙唯從故居走出來
跋山涉水 翻山越嶺
懷揣一顆赤誠之心
革命是他畢生的信念
后來
趙騰芳來了
袁方伯來了
吳文淵來了
……
窮鄉僻壤的白云小學
沸騰著革命熱血
如今的白云小學不見了
在那個白廟子的遺址
草青草黃
起伏著后輩瞻仰時的心跳
四拗口
——兼致先輩劉孟伉
用八乘以三百六十五
來不及得到結果
1938到1946
就過去了
八個年頭的凄風苦雨
八個年頭的圍追堵截
八個年頭的白天黑夜
八個年頭的等下研讀
大山深處的四拗口
暗藏著洶涌的革命激情
從冉家溝到四拗口
要經歷無數次
穿山和越水
岐岳大山一直銘刻著
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冉溪詩稿
溪水潺緩
一路絮絮叨叨
從冉家溝流向清水塘
那些平平仄仄平的韻律
也就這樣流出來
在今夜的雨里
翻看滾燙的詩句
恍惚中
我看見劉孟伉先生
捻著長長胡須
一邊吟哦:
行行直上山之拗
萬樹無聲雪正驕
巴北支隊
這里是巴山蜀水
這里是紅色革命中的農壩大地
這里是1947年的后槽子
一聲槍響點亮無數槍聲
首戰鹿子坪
智取河堰口
夜襲魚泉場
……
要記住巴北支隊
就必須記住
來自鹿塘坪的趙唯
必須記住高度近視的李汝為
在叢林里摸黑趕路
革命的火把緩緩蔓延
一一九
要記住這個日子
就必須記住他們
譚林陶訚趙唯
1935年1月19日
那一天的工農武裝起義
在暮色四合的九點開始
以槍聲為號 兵分兩路
云陽大地抖動身子
從此站得直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