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這個背景歌聲一響起,大幕尚未拉開,日寇侵華,天上日機狂轟濫炸,地上匪警圍追堵截,衣衫襤褸的小小報童們手拿《新華日報》在山城的大街小巷中奔跑吆喝的場景就已浮現在所有觀眾的腦海中。這就是音樂的力量。
耳熟能詳的《賣報歌》是由聶耳創作的兒童歌曲,樂曲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歌詞生動樸實,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但有一個史實是需要澄清的,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在1933年的上海,而非重慶??山^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首歌應該是誕生在重慶,這是因為受了另一部叫作《霧都報童》的作品的影響。1939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成立,南方局的機關報《新華日報》積極宣傳共產黨的先進主張,大力傳播愛國主義思想,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而報童們詼諧的“新華掃蕩中央”往往贏得當時群眾會心的微笑,也能贏得我們現代讀者和觀眾的開懷大笑。這是斗爭中的智慧。而皖南事變中周恩來發表在《新華日報》上的“千古奇冤,江南一葉”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的陰謀,也正是通過這些小小的霧都報童們機靈地躲過匪警的圍堵和追打,將一份份刊有事實真相的報紙送到人民的手中,告知了全世界。

為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和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的支持下,通過藝術創作小中見大重現了這一歷史事件和這些熱血敢當的人群的精彩,具有厚重歷史內涵的《新華報童》就這樣以最有時代活力的音樂劇形式搬上了舞臺。歷史、文學、音樂因這部主旋律音樂劇而彼此交融,在舞臺上熠熠生輝,穿透和撼動著年老的、年輕的,甚或幼小的心。
最近幾年音樂劇也逐漸被中國的觀眾所接受,即便是商業化的音樂劇,覆蓋的觀眾群相對集中,又能調動流量明星資源,即便如此,能成為典范的成功者也并不多?!缎氯A報童》要講好一段過去年代的故事,要老少皆宜,要寓教于樂,要震撼全國觀眾又能撫慰重慶觀眾,很難。
著名音樂人甲丁是這部劇的藝術總監和出品人之一,作為有著各種“大場合”實操經驗的大腕,他又特別鐘情于這個“小舞臺”,在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劇透”過,希望能在這個舞臺上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展開完整的敘事結構,觸動所有在場的跨越各個年齡階層觀眾的心靈,和劇中的小人物大時代進行共情。
他的這個創作初衷是所有藝術家所共有的,但要實現起來很難。令人欣喜的是這部劇的創作最終展現出來的結果是令觀眾滿意的。6月8日晚,我在重慶大劇院觀看了該劇在重慶的首演,當全場觀眾掌聲經久不息,當我和著音樂的節拍跟著哼唱起熟悉的賣報歌時,這也就印證了甲丁之前所說的那句話,“主旋律可以又紅又燃?!?/span>

不久前《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文章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
一臺精彩的音樂劇就是最好的實踐大課堂。年輕人可能不一定非常熟悉賣報歌,但搖滾和嘻哈卻是他們這個青春成長中的背景樂,劇中小報童們的彼此爭吵,“重慶話聊天配上節奏就是rap就是嘻哈”,對耶!劇中賣面的嬢嬢高亢悠揚又韻味十足的唱腔和唱詞,放到街巷中就是吆喝聲,放到舞臺上那就是四川清音。《新華報童》就是這樣一個兼顧各年齡層跨越不同藝術欣賞層次的大糅合。
整臺劇上半場的音樂和節奏都較緊湊,觀眾會稍微有點緊張和壓迫感,或許是創作團隊刻意要制造出抗戰時期的那種感覺,演員是用怒吼出的“不怕他轟,不怕他炸……”觀眾情緒也很燃,但就我個人的看法,或許用更清晰更戲謔的腔調唱出重慶那首原汁原味的打油詩更好,“不怕你龜兒子轟,不怕你龜兒子炸,老子們有堅強的防空洞,不怕!不怕你龜兒子兇,不怕你龜兒子惡,老子們總要大反攻,等著!”不怕,不僅是不怕,更要愈炸愈強,這才是重慶味。
下半場表現的主要是皖南事變,有一個場景很觸動我,劇中新華日報編輯喬世寧和報童們對身陷危境的國民黨特務李衡哲出手相救,這和皖南事變中國民黨當局發動的同室操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里的藝術創作讓劇情有些舒緩,有些“兒女情長”,但正是這精彩的劇情設置才更有真情實感,更能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會爭取到國內外廣泛的輿論支持,取得最后的勝利。
劇終,再次響起“啦啦啦,啦啦啦”的賣報歌時,劇場里所有觀眾自發地起立跟唱著。懵懂的幼童手舞足蹈踩著旋律,敢夢敢當的熱血少年用著原來的歌詞幻化出了新的嘻哈,而白發蒼蒼的老者完完整整唱出了所有的歌詞,直到最后一句,“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