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重慶日報客戶端 日 期:2023年11月27日
近日,在第九屆版博會主題活動“網絡文學版權貿易促進文化交流論壇”上,由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李燕燕和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干事張洪波合著的《創作之傘——中國文字著作權保護紀事》舉行了作品首發式,該書有望在2024年初出版上市。

▲《創作之傘——中國文字著作權保護紀事》首發式現場
“這部作品以著作權法的誕生、修訂和最新版出臺的背后故事為主線,以作家們所經歷的鮮活的版權故事、經典案例為副線,以報告文學的方式為讀者‘文學普法’。”李燕燕直言道,推出這部作品,是希望提高廣大創作者、社會公眾的版權意識和全社會對創作者版權的重視,講述版權故事,推進版權強國建設。
熟悉李燕燕的讀者都知道,以非虛構寫作見長的她,已推出《無聲之辯》《我的聲音,喚你回頭》等多部法律主題報告文學作品。“其中,《無聲之辯》講述手語律師唐帥為聾啞人提供法律服務故事。我曾問唐帥,為何給犯錯的聾啞人辯護?他說,刑法的本質并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讓人有機會悔改。這個獨特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從此對法律主題產生了更大興趣。之所以創作這部以《著作權法》為主題的作品,就與此有關。”李燕燕說。
更直接的創作動機,還在于自己和朋友的維權經歷。“我曾在網上發現自己的散文《周子古鎮》被選入教輔資料,但此前我并不知情,更談不上相關報酬。我隨即問了一些求學魯迅文學院時的作家同學,大家普遍反映類似情況很常見。我還了解到,有的作家維權時總被出版機構以合理使用等理由搪塞。另外,不少作家朋友都曾遭遇被抄襲和洗稿。這些創作心血被侵害的經歷,促使我創作一部以《著作權法》為主題的報告文學作品。”李燕燕介紹。
《創作之傘——中國文字著作權保護紀事》中有豐富的故事細節,在李燕燕看來,這正是文學普法區別于其他普法形式的鮮明特點,“合著過程中,張洪波老師提供了很多案例作為文章支撐,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法理解釋,而我負責按照報告文學的方式進行文學化的還原和描述。報告文學是一個很好的普法方式,因為文學化的表述讓案例講述不僅不枯燥,而且還很生動,是‘只要識字都能捧得起來讀’的作品形式。”

▲此前,《創作之傘——中國文字著作權保護紀事》已在《啄木鳥》雜志連載完畢
這部作品已在《啄木鳥》雜志分兩期連載完畢,群眾出版社與重慶出版集團已達成意向聯合出版。“通過這部報告文學,希望幫助更多作家明白,依靠法律武器能最有效地解決侵權問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相信這部作品,能成為著作權普法的文學促進劑。”李燕燕說。
重慶市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備案/許可證編號:渝ICP備2022007327號-1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99號8樓 電子郵箱:cqzxwxy@163.com,cqzj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