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1年10月18日
10月16日上午,由秀山縣文聯主辦、縣作家協會承辦的《梅江河在這里拐了個彎》研討會在秀山縣行政中心舉行。
《梅江河在這里拐了個彎》是本土作家陳永勝的又一部力作,作品以秀山的總體扶貧政策及實施辦法為核心理念,以全縣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役為故事大背景。以能代表秀山地域文化的母親河——梅江河沿線為故事發展的主線索,分別從梅江河上游映格溝,梅江河中游英樹村,梅江河下游兩河灣三個鄉鎮的三個村為主要切入點,涉及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駐村干部、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村婦聯主席、記者、貧困村民等二十多個遭遇不同、性格各異的正面人物形象,集中反映通過政府扶持走向致富之路以及不等不靠自主創業脫貧摘帽的典型人物事例。
研討會上,詩人、小說家宋尾說,《梅江河在這里拐了個彎》,大概可以歸類于情節小說,是以說事為主,當然,說事也就是說人,塑造人。所以這部小說里塑造了許許多多人物,比一般的同等容量的小說,人物更加紛繁。小說里提到了很多細節,有很多細節,很真實,應該是有出處的。這部小說格外讓人覺得真實感動,還是得益于眾多的人物,一幅人間百像圖。個人以為,這部小說最具巧妙匠心的,是這四個字:“拐了個彎”。我覺得這四個字用得太妙了,什么叫拐了個彎,就是事物沒有依照固有方向而是朝著新流向走了。這部小說雖然主要講述的是第一書記林仲虎,但又不局限于林仲虎,仔細觀察,這部小說主要講的還是兩個字:傳承。歐陽旬旬之于彭老支書,向左之于林中虎,都是在強調一種承繼,一種精神性的承繼和革新。某種意義上,彭老支書是一條河,林仲虎也是一條河,但河在某個走不下去的地方都及時地轉了向,獲得了生機。
評論家、銅仁學院教授向筆群說:梅江河在這里拐了一個彎,其實就是在這里發生某種變化或者轉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同時也是作家在這個地域的文化思考與關照。這部小說屬于秀山這片土地的文學作品,也是這片土地變化的藝術化記錄,具有地域文學的典型意義,代表這片土地的精神指向。梅江河作為秀山地理符號,作家以自己家鄉地理符號作為書寫對象,有獨特的價值取向。從這一層面而言,陳永勝的長篇小說《梅江河在這里拐了一個彎》是地域時代精神的文學探索,也是作家之家鄉情懷的文學表達凸顯。一滴水可以看到大海,陳永勝沒有全景式書寫秀山整體化的脫貧攻堅的壯闊歷程,而是在這種歷程中選擇浪花,以秀山的一隅書寫指向秀山的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處。
《梵凈山》雜志主編、作家劉照進說:《梅江河在這里拐了個彎》給了我閱讀的興趣和信心。它是一部十分好讀的小說。一定程度上說,好讀,也就建立起了小說某些方面的品質。語言通透,氣韻貫達,節奏明快,故事好看,人物形象鮮明。首先說語言,《梅江河在這里拐了個彎》的語言簡練、詩意、精準。作家特別善于運用短句子。作品中,很多短句子,甚至詞語,單獨成段。這些短語和短句子構成的獨立段落蘊含了作家的無限情感和藝術想象空間。閱讀起來非常明快。
作家陳小勇說:小說中人物形象塑造是美的。先說人物形象的優美。歐陽旬旬,一個弱女子,面對紛繁復雜的村情,村里面老干部和村民的置疑,不退縮,在最緊要的當口進入困難重重的兩河灣。她是一個為了愛情而放棄更好環境從湖北跑到秀山來的弱女子,同時也是一個具有偉大的溫暖、柔韌和智慧特征的強人,她帶領一村人,干了那么多實事,有力又有效,這樣一個人物形象的美也就產生了變化。然后說人物的崇高美。林仲虎這個小說人物,年青時候不懼危險,救學生于火災,說明骨子里就有崇高人物的人格因子。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生了病,寧愿死在沙場,也不愿死在病床上。他在映格溝扶貧期間,一心為民,無私又寬容,責任擔當到生命的最后,他內在的意志、內在的精神,無疑壓倒了他外在的所有形象,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種崇高美。
評論家、作家彭鑫說:小說如何關懷現實,接地氣?小說如何精神超越,有貴氣?小說如何藝術創新,蘊靈氣?陳永勝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他秉持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與心系百姓疾苦的文學情懷;以在場者的身份及時、敏感地介入秀山扶貧現場;巧妙組織情節,編織出生動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塑造出以林仲虎為代表的人物形象既屬于時代話語的建構,又富有個體生命的質感與真實感;展現了對人生意義以及生與死的哲學思考,描摹的秀山鄉村風景畫、風俗畫飽含濃郁的詩意與鄉愁;筆觸沉入秀山鄉村生活的內在肌理,在城鄉互動、互融、互促的架構中開掘了秀山干部群眾脫貧攻堅的精神現場。概而言之,接地氣賦予了小說富有親切感的精神氣質;有貴氣為讀者構建了圣潔的審美場域,蘊靈氣催生出滋味繁復的藝術品質。
小說家吳加敏說:這部小說體現了文學“和時代同脈搏、與人民共生息、同國家齊進步”的價值觀,同祖國和人民保持了同頻共振的關系,貼近現實生活,緊扣時代脈搏,格調高昂向上。小說以秀山脫貧攻堅“戰役”為背景,以梅江河沿岸三個村為切入點,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反映創業脫貧致富的典型人物事例,稱得上一部有情懷、較為成功的文學作品。《梅江河在這里拐了個彎》用脫貧攻堅透視鄉土中國,講述秀山母親河梅江河沿岸的詩情畫意,令人欣慰。
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何炬學因事未能親自參會,他在書面發言稿中提到:陳永勝的長篇小說《梅江河在這里拐了一個彎》,用深情的筆觸、以紀實的功夫、加以感人淚下的情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叫林仲虎的脫貧第一書記把生命獻給脫貧事業的故事。一是作家以紀實的功夫來經營這部小說。生活的真實性、場景的真實性、地理的真實性,幾乎可以一一在現實中找到。二是作家對情節和細節的處理感人至深。林仲虎去西南醫院看病得到確診后的內心痛苦,毅然回到工作崗位的人生取舍,臨終前堅持要走到梅江河終端的行動等情節,是這部小說的幾個突出亮點,也是十分感人和催人淚下的橋段。三是行文簡潔干凈,不拖泥帶水。短句子多,表達直接準確。小說的調子是帶有幾分悲壯感的,但通篇的藝術氣息卻是輕盈而飄逸的,沒有臃腫和聒噪的毛病。這似乎也像作家筆下的梅江河,彎道雖然曲折多姿,但流暢自然,清亮婉轉。(方倩 魯詩勤)
重慶市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備案/許可證編號:渝ICP備2022007327號-1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99號8樓 電子郵箱:cqzxwxy@163.com,cqzj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