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楚風渝韻——雷學剛詩文集》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藍善康 日 期:2019年04月25日
個性的作家總是用腳步丈量一方土地,將之化為主體的生命。或者說,用生命書寫,方能在萬千文學天地間獲得一份獨特的自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在路上》已歷經一個甲子的歲月洗禮,但杰克·凱魯亞克的名言毫不褪色,為文學創作的主體性和自覺性做出了更為明晰的注解。從古至今,不計其數的作家和作品都從正反兩面印證了一條自明的規則:只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關懷人生,文學作品才能在歷史的風塵中熠熠生輝。
雷學剛詩文集新作《楚風渝韻》,以其軍營中淬煉出的似火激情,為我們開啟了一個人對一段歲月的瞭望。糅合對生命和生活真誠熱愛創作出來的這些詩篇和散文,燭照出“永遠熱淚盈眶”的人生旅程。“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是常為世人稱道的一條品評規則,透露出文本世界與創作主體之間的天然而不可分割的聯系。或有評論者列舉某某作家作為反證以否定這條規則,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進入雷學剛的主體世界和文本世界。雷學剛生于荊楚之地湖北利川,半生走遍半個中國,在熱血沸騰的軍營中塑造品格,在興味紛繁的文化戰線上打磨人生,在毓秀人杰的巴山渝水間從事創作,筆下的世界正是這段豐富多姿的人生的真實寫照。其為詩為文,時淡雅時優美,時質樸時激切,時真實時精辟。凡此種種,無不出自個人愛好,不乏內心真摯情感的流淌,正契合了作者所成長生活之地率真質樸的民風。關注自己的內心,更觀照人間百態、社稷民生,這是兩千年前楚人屈子以生命構筑的民族情懷,在本詩文集中不少作品也可見作者懷抱所在。本詩文集取名《楚風渝韻》,除了指文本所具有的地理特征外,還包含著對文學傳統(楚風)的致敬,表征著寫作對象賦予這些詩文的本真品格(渝韻)。雷學剛并非文學專業出身,但他懷著一份熱誠與激情,每日堅持取天地之間的一點靈光,發揮所感所想,走筆行文,在文學的園地上耕耘不輟,這在文學日益邊緣化的當今浮華塵世,尤為難能可貴和讓人感佩。
本集中所收的散文《走進瀘沽湖》代表了作者本時期創作的一個高度。作者以他人傳說中的瀘沽湖和自己想象中的瀘沽湖入筆,用粗線條營構出一個天然美地,用“女兒國”這一隱喻串連了全文的想象空間,為自然風光添上了純潔臻美的人性光輝。可以說,“女兒國”激活了瀘沽湖自內而外生發出來的美感,也為瀘沽湖鍍上了一層傳奇色調。
用女性之美比附自然之美,或將自然之美轉喻為女性之美,從中可以尋覓到《詩經》的比興手法和楚辭的香草美人傳統等文學遺產的因子,這是中外創作中常見的表現手法。但作者本意顯然不拘泥于此。本文在詩情畫意的美景書寫中進入了對瀘沽湖的歷史時空和現實民風的探尋,在歷史與現實的多聲部共振中,瀘沽湖之純凈和美妙與其“女兒國”的美麗傳說相互映照,自然之美與人性之真交融在湖光山色之中,作者對人性本真的追問也由此獲得了形象的表達。臨近文尾,作者動情地希冀懷著“一種‘楊二車娜姆’走出女兒國,走進世界的自信和豪邁,一種末代王妃肖淑明式的拋卻浮華,皈依本真的率性”,“瀟灑走一回,為明天,為來世,為無數被迷茫梏桎的日日夜夜。”不浮夸、無說教,刪繁就簡,將歷史和傳說拉進自我的內心,寥寥數語卻表露情懷和志向,凝練而深刻,可謂全篇點睛之筆。
如果缺乏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洞察,要將美麗的瀘沽湖寫活是不可能的。作者在《回首<走進瀘沽湖>》中也明言自己在寫作中滿懷著“初戀般的激情”,這既是寫作經驗談,也是成功作家共同擁有的創作品格。除《走進瀘沽湖》之外,這部詩文集中的《豐碑在地球之巔聳起》《車上的靚女孩》以及“斷想”系列等,我們都可以不止一次地從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和人生懷有的那種“初戀般的激情”和洞明世事的文本力量。而如《心儀伊人》《石柱印象》《最好的遇見》《只為你鐘情》《洗盡鉛華總是春》等詩篇,讓情感以奔涌的形式流瀉出來,從中可以見出郭沫若《女神》時代的不羈的激情,但并沒有狂放到放浪形骸的地步,體現出當代詩歌依然保持著有節制的情感追求和審美原則。“寫一生的詩詞 / 放在我永不枯竭的夢里”(《心儀伊人》),始終如一的熱愛與激情,賦予了作者內心“永遠年輕”的動能,也將構成作者在今后的創作中下筆千言如行云流水的不竭源泉。
重慶市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備案/許可證編號:渝ICP備2022007327號-1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99號8樓 電子郵箱:cqzxwxy@163.com,cqzj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