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1年05月27日
——記三峽詩人楊輝隆
李慶國
他是文學的情人,文學是他的終生追求;他是農民的兒子,農村、農業、農民是他寫之不盡的題材;他是土生土長的奉節人,奉節的山山水水是他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
楊輝隆出生于奉節農村,16歲參軍,退役后到四川省阿壩州林業部門又干了十年,在林區工作期間,由于文學創作成果顯著,被文學理論界稱之為林業戰線最有希望的文學新人。1983年9月,作為全省林業系統唯一代表,他被推薦參加了建國以來四川省第一次青年文學大會。調回奉節后,他先后在平皋區交管站、縣交通局、縣運管所工作,還擔任過運管所的領導,盡管工作繁雜,但他從未放棄手中這支歌吟的筆。
凡是了解楊輝隆的人,都知道他的人生是平凡的但也是充實的,他自在樂觀的精神風貌讓不少人佩服。截止目前,楊輝隆已在全國數百家報刊發表文學作品近200余萬字,其中詩歌600余首。已出版《花開花落》、《三峽情長》、《楊輝隆情詩選》、《歲月不回頭》、《重慶導游詞》、《中國導游十萬個為什么——重慶》、《震撼的證詞——汶川大地震祭》等8本專著。他的創作成果已被業界公認,在讀者中產生較大影響,并成為三峽詩群的重要代表詩人之一。全國不少高校在講當代文學課時,只要講當代三峽詩歌就必然講到楊輝隆的詩。重慶三峽學院中文系教授何休在他的社科專著《詩壇:悄然崛起的三峽詩群》(該著作系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也把楊輝隆的詩歌創作作為專節加以論述。何休是這樣評述楊輝隆的文學創作的:“楊輝隆質樸的鄉土情懷,是典型的鄉情、鄉曲的表現。”詩歌理論家呼巖鸞對楊輝隆的詩歌給予高度評價:“作為詩歌的耕者,楊輝隆的詩永遠為耕者而歌。他對家鄉的眷戀,表現在對家鄉人情事物的抒發。家鄉的小河,彎彎的小路,村姑孩童,鄉俗婚宴,甚至蛙聲蟲鳴,無不成了詩人鄉情的寄托。”女詩人匡文留在為《楊輝隆情詩選》寫序時,則是這樣評價楊輝隆的詩歌的:“楊輝隆的情詩之情,顯然指的是廣義之情,情系天下,情牽母土,情含鄉情、親情與愛情,真性情男人的臨風把盞、弄影擊節的歌吟,怎一個情字了得!”
楊輝隆的文學創作充滿了人文關懷,他關注民生,關愛生命。“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極大地震撼了他。汶川是他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他要把對災區人民的愛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他四次深入災區,創作出報告體長詩《震撼的證詞——汶川大地震祭》。這部長詩充滿了震撼的力量,首先在網上發布,在讀者中產生了影響。有讀者評論說,讀這部長詩,是讀一段哭一次,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會淚流滿面。這部長詩,后來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他庚即與災區各級宣傳文化部門、學校聯系,向災區贈書,到目前為止,已贈書達2000余冊,他還計劃在今年“5.12”紀念日前后到災區簽名送書。著名詩人賀敬之在生病住院期間得知該書出版后,特地委托秘書打電話表示祝賀,賀老出院后又親自打電話對作品給予肯定。
楊輝隆熱愛生他養他的家鄉,所以他的作品很少脫離本土題材;他是農民的兒子,農民的乳汁養育了他,他對農民懷有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關注著農村、農業、農民。楊輝隆對家鄉、對農民懷有赤子般的大愛。他在連續擔任兩屆奉節縣政協委員期間,多次被評為優秀政協委員。
這些年來,楊輝隆還不斷地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出力,他擔任了奉節縣作協主席,其主編的《詩城》和《三峽詩刊》雜志為宣傳奉節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策劃的“書讀白帝城·書卷奉節人”讀書節目,被《重慶日報》、《華龍網》等媒體譽為區縣電視臺第一個讀書節目,成為奉節電視臺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之一。他和女兒楊源編寫的兩本旅游散文集作為中國旅游出版社計劃出版圖書,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不僅集中宣傳了重慶,填補了重慶直轄后,整體宣傳重慶旅游景點的空白。
(作者系奉節縣政協副秘書長)
重慶市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備案/許可證編號:渝ICP備2022007327號-1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99號8樓 電子郵箱:cqzxwxy@163.com,cqzjsy@163.com